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即将消亡,八成淘汰,两成升级

互联网行业真的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它不过是一百年前的现代化的轮回 。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即将消亡,八成淘汰,两成升级

产品经理们:

如果热爱这个行业,就要警醒,消亡也许不是明天到来,但迫在眉睫。

这八成被淘汰的产品经理,分为三批。

第一批被淘汰的是:

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认识不清的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

产品经理像一个路由器接通整个公司的产品工作,在一个公司里会理所当然被聚焦,在行业中也常被议论。

于是大家听说产品经理的信条是改变世界,原来设计一个功能让大家用就是最直接改变世界的方式,待遇也不错。

听说一句名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感觉非常兴奋,我也是人人之一。

听说一句名言“把用户当傻子”,是用户体验的金科玉律,制胜法宝,有了这句就敢做交互设计。

以为能写出E=MC2,就当自己能造原子弹一样。

这批人连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能,工作方法恐怕都搞不清楚,还自视甚高,以为凭热血和热情,有资格埋头往前闯。

先想想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做产品经理吧。

你是否是一个敏感、充满好奇心、自律的人;你是否能明白并践行“知行合一”;你是否明白产品经理的职责在于解决问题,所以有没有看清问题本质并作出权衡的能力;你是否懂得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的意义;你是否有足够的情商和强大的内心,可以为自己塑造一个可以共情,换位思考的工具化人格。

对于真正想入行的产品人,我只推荐两本书,《Don”t Make Me Think》和《用户体验的要素》。这两本书虽然老旧,但是产品思想的核心。入门读书要读框架,读最基础的理论,简练并凝聚了作者的方法论,也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不要去读那些写的看上去接地气,但实际上是抄前人体系,夹自己私货的书,那些本质上不过是作者边学边写的成长笔记。怎么能拿读书笔记当教材学呢?

“不要让用户思考”的意思也不是说用户是没能力思考的傻子,而是用户是懒得思考的人。“懒得思考”的对策方针是替他方方面面照顾好,你真把用户当傻子,产品设计走了欺骗诡计诱导的套路,用户会感受到被伤害。想想你自己是否被“自以为聪明”的产品设计惹生气。

第二批被淘汰的是:

以为产品经理就是学点基础技能,打算一招鲜吃遍天的人

产品经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

会画原型,懂得使用Axure或者Sketch这类工具。

会写文档,知道PRD的格式规范,大概会使用office系列,以及使用流程图和脑图。

这简直是造成“产品经理”泛滥的第二个罪魁祸首,这两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讲,两三天也可以完全学会并熟练使用了。比起大学里法律、财会、医学等学科需要四年的课程甚至考证,才能进入社会从实习等级做起,真是不知道有多轻松。

产品经理是一个技能积累要求高,需要广度的职业, 你不能不了解产品设计,心理学,经济学,技术趋势,财务知识等等。其他职能的技能经验积累会在一个明确的方向内,积累一级的经验可以升一级,产品则需要十个方向十级经验量才能升一级。

当下时代,行业和市场的变化异常迅速,每一个行业的模式每个月都在进化,旧模式将无法适用。 假设你今天在金融,或在广告,或在电商,你以为自己以后可以以多年金融产品经验、多年广告产品经验、多年电商经验,可以开始吃老本,工作可以轻松而游刃有余,还是醒醒,不现实,马上被淘汰。
产品经理是一个停不下来的职业,不论是一直做一个类型的业务,或者不断变换业务,当对手在进化的时候,当行业趋势在改变的时候,你就有一堆东西要从头学起了。

真的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吗,那工作中的经历会不会留下什么?会。

你要给自己搭建一个书库,把每一天,每一份工作遇到的东西,变成你的藏品放在你的书架上。这个书库分门别类,便于你日后查找,你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查到资料来应对,反而还会觉得每次做不同的东西特别有乐趣,好挑战。这个书库叫做“知识体系”。

有了知识体系,有了方法论,才能有资格、有机会去创造那些还未出现的产品形态。

第三批被淘汰的是:

没有业务思维的产品经理

就算是越过前两层级,能熟练应对行业变化,但是如果没有业务思维,依然抓不到问题的本质。

你要知道你所在的项目是如何运作的,除产品功能之外,运营、市场、销售甚至是财务都是如何运作的,这背后的一切又是如何面对用户的。这类产品经理误以为这些事情已经超出了职能范畴,它可能是应该去了解的,但并不需要精通的必修课。

但一个产品经理不能意识到业务模式,没有业务思路,根本就无法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做出满足用户的产品。无法把事物的本质抽象成交互流程和用户界面,让业务以最大效率的方式运转。
这种人做的都是自我满足、自我感动、自我想象的设计,凭借着一点点运气和运营的功劳,可能有些沾沾自喜的成绩,做的不好的时候,就把锅甩出去。

这类产品经理会带来不易觉察的隐患,他们有熟练的工作方法,有资历,比起前两者,在工作上能起到作用,让项目运行。他们很难被真正的一眼看出来是否具备业务思路。因为同样并不是团队里所有的人都对业务思路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反倒搞不好还被产品经理忽悠了。

这当然够不上真正产品经理的资格,也处于被淘汰之列。

以前我们把劳动分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并认为脑力劳动是技术含量高,收益更高的劳动方式。

请以这个判断,将我们这个时代的脑力劳动进行区分:脑力中的体力劳动者、脑力中真正的脑力劳动者——创造者。

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让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环境变化了,以前用实体工具进行的体力劳动,如今变成用工具软件进行的“体力劳动”,如果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是一种类似的工业革命的话,那至少脑力劳动中的创造者才是未来具备竞争力的群体。

所以,脑力中的体力劳动者都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升级,应该被称为“业务设计师

不要再叫“经理”这种过度夸耀的title了

产品设计的工作方式会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产品开发变得模块化了,很多功能都由第三方提供更专业,通用,标准化的服务。评论、验证码、反欺诈、图库、云存储,接入就好了,而之后呢,我们发现基础的功能模块几乎都差不多,越来越不需要重复造轮子了。

产品经理们,现在你们还有多少工作任务是把见过的产品描摹一遍,稍微改一些,一方面是符合自己的业务,另外一方面像极了公众号里所谓的“洗稿”,剩下有多少是真正创造从未有过的功能与交互的。

美甲师都要被机器代替,她们手绘的图案比不上机器做的精致,机器背后的还有丰富、个性化的图库支持。如果没有能力去做图案设计师,美甲师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代替大量重复机械性的工作。

作家写故事,不外乎几千个常用字,但故事需要你的创造;音乐家编曲,就那么几个音调音符,但旋律需要你的灵感。

所以归根到底,产品的工作核心在于创造性,功能与模块只是零件,组合与创造才是重点。把业务逻辑梳理清楚,做出满足用户也满足公司利益的产品。

于是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你必须对整个业务流程负责,在你设计的流程还没实现前,你已经在脑海中无数次的上演了每一个细节。就像是电影导演如何把故事从脑中带出,组织演员、道具、摄影等等不同职能最终实现两小时的故事一样。只有了解每一个细节,才能控制每一个环节,才有可能用你的作品来“改变世界”,或至少让使用你产品的人,觉得美好。

“业务设计师”的位置在哪里?

老板之下,产品之上,运营之中

懂得并理解老板,本质是理解“老板”所代表的管理层和公司的集体意识,作为业务设计的指导原则。
管理和统筹产品设计、产品研发和产品迭代,让业务设计落地。

在运营之中论证、结合、运行和决策业务设计的方方面面,渗透在运营之中。

其他职能也会升级,UI和UE设计将能完全代替产品经理所做的设计与文档,测试职能可以确保产品的体验和性能,研发不仅仅在代码上精进,也会更懂得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

这都并非难事。

所有互联网职能都会开始淘汰综合能力不足的弱者,连同包含弱者的公司一并淘汰。

有一天,五十多岁的产品经理老刘问五十多岁的UI设计师老王:“昨天告诉你要交付的用户中心界面做好了吗?“”

老王说:“做好了,一会标注好了发给你啊。”

老刘问:“负责积分模块的UI老高呢?”

老王说:“哎,早上请假了,高血压又发作了。”

老刘说:“行吧,我先去写文档了。”

这场景真的会发生吗?

当然不会,互联网普及至今二十多年已经天翻地覆,二三十年后又会怎样不可想象。

互联网行业真的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它不过是一百年前的现代化的轮回,我们穿戴整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用电脑办公的待遇,和那时代工人们在宽敞明亮的机器工厂里劳动是同样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尝试找到能如意成长的路径规划。

本文来自鸟哥笔记,本文观点不代表 PmTemple 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cj@appcpx.com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研究院精选的头像研究院精选认证编辑
上一篇 2019年3月2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4月8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edgesensor_high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