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微前端

1.概念
2.特点
3.实现方式

微前端的诞生微服务是为了解决庞大的后端服务带来的变更与拓展方面的限制,而将一个大型的服务应用分割成若干个颗粒度较小的可独立开发、测试及部署的单个子应用。而越来越复杂的前端项目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于是有了微前端的诞生

微前端与微服务类似,都是将一个复杂大型的应用程序拆解成颗粒度更小的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及部署的小模块,并通过一些策略方案来确定这些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概念:微前端是构建一个现代 Web 应用所需要的技术、策略和方法,并具备多个团队独立开发、部署的特性——-它不是新技术,只是一种宏观上的架构模式

特点:

(一)代码库更小,可维护性更高
比起传统的一整个项目代码块,微前端架构下的代码块更小、更容易开发。还可以避免模块之间的隐式耦合。独立性更强,维护性更高。

(二) 渐进式升级与迭代
微前端架构可以让新旧代码和谐共存,在重构时,可以一边将旧的应用逐步翻新,一边继续提供新功能,直到整个重构完成。这种增量升级的能力意味着能够对产品功能进行低风险的局部替换,包括升级依赖项、更替架构、UI 改版等。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选型上的灵活性,有助于新技术、新交互模式的实验性试错。

(三) 独立部署
独立部署在微前端中非常重要,子模块之间只有部署,才能减轻依赖,降低耦合。独立部署能够缩小项目变更范围,降低生产风险。无论前端代码在何处托管,每个微前端都应该有连续交付通道,该通道可以构建、测试并将其一直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实现方式:

(一) 打包之后的 Bundle 如何集成

在微前端架构中一般会有一个容器应用将各子应用集成起来。比如统一的 Header、Footer、Navigator 等。提供一些公共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子模块整合到一个页面上,并控制渲染区域和时机。

集成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服务端集成
每个子服务负责独立渲染对应的微前端应用,由主服务向各个子服务发起请求。

构建时集成
常见的构建时集成是 NPM 包形式抽离和引用,可以将各个子应用发布成独立的 NPM 包,并作为主应用的依赖项,构建成一个可以直接部署的 Bundle。不过这种方式会在发布阶段造成应用之间的强耦合,任何一个子应用变更都要重新构建整个项目。

运行时集成
将集成时机从构建时推迟到运行时,就能避免发布阶段的耦合。常见的运行时集成方式有:

iframe
支持样式隔离及全局变量隔离。性能差,通信复杂,灵活性差。

JS:比如前端路由
由每个子应用暴露出渲染函数,主应用在启动时加载各个子应用的独立 Bundle,之后根据路由规则渲染相应的子应用。目前看来,是最灵活的方式

Web Components
将每个子应用封装成自定义 HTML 元素(而不是前端路由方案中的渲染函数),以获得Shadow DOM带来的样式隔离等好处。

(二) 子应用之间如何隔离
子应用之间,子应用和主应用之间的样式、作用域隔离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案如下:

样式隔离:开发规范(如BEM)、CSS 预处理(如SASS)、模块定义(如CSS Module)、用 JS 来写(CSS-in-JS)、以及shadow DOM特性

作用域隔离:各种模块定义(如ES Module、AMD、Common Module、UMD)

(三) 子应用之间如何通信

通过自定义事件间接通信
该方式是一种避免直接耦合的常用方式。

React 的单向数据流模型
React 的单向数据流模型也能让依赖关系更加明确,对应到微前端中,从容器应用向子应用传递数据与回调函数。

路由参数
路由参数除了能用于分享、书签等场景外,也可以作为一种通信手段

其实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尽可能减少子应用间的通信,以避免大量弱依赖造成的强耦合。

(四) 公共资源如何复用

公共资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基础资源
项目中需要使用到的图片、图标、标签、按钮等。

UI 组件
含有一定逻辑的 UI组件。如搜索框(自动完成)、表格(如排序、筛选、分页)等。

业务组件
含有业务逻辑的业务组件,不建议跨子应用复用业务组件,因为会造成高度耦合,增加变更成本。

资源复用对于呈现给用户的 UI 界面非常重要。但是组件复用并非项目一启动就能够完全确定。前期开发时可以有一些代码冗余,可以由各个子模块在代码中去创建自己的公共组件,等到业务模块已经完全确定再提取最终可供复用的公共组件。公共资源应当遵循统一规范,其归属和管理最好由专人负责。

本文来自 余 倩倩 投稿,不代表 PmTemple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侵权行为,请发送相关证明材料至邮箱admin@pmtemple.com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余 倩倩的头像余 倩倩前端大师
上一篇 2021年7月15日 下午7:45
下一篇 2021年7月20日 下午4: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edgesensor_high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